2024-12-20
浏览次数:77第六十期“工学智汇”研究生人人试讲活动
(院研究生会常诗家 文/图)12月20日下午,pg电子官网第六十期“工学智汇”研究生人人试讲活动在16幢106教室顺利举行。pg电子官方网站吴金洪老师莅临指导,主讲人分别为24级职教加工制造方向研究生李清茹,24职教信息技术方向研究生曾旭和24职教交通运输方向研究生徐佳利。2024级职业技术教育研究生积极参与了此次活动。活动由王思雯主持。
曾旭同学在课前导入环节从一个形象的递归案例《电影院找座位》的视频出发,以形象生动的方式引入递归的概念,有助于学生直观理解递归的基本原理,即大问题的解决中嵌套着与原问题相似的规模较小的问题的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新课讲授环节,他详细地讲解了递归的概念,递归算法的执行过程以及递归算法的设计方法。同时他设计了探究活动求解斐波那契数列,并进行知识拓展带大家了解斐波那契数列螺旋线,不仅让学生了解了递归算法的应用,还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增加了课程的趣味性。在进行课堂小结回顾所学的内容后,他留下用递归算法求年龄这一任务,这是一个实际应用的问题,能够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曾旭同学通过精心设计的探究活动和课后任务,鼓励学生将递归算法应用于实际问题,从而加深对递归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编程技能,也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徐佳利同学以金义东市域快轨到义乌国际商贸城的实际案例为引,生动地展开了对断面客流计算公式的讲解,将抽象的客流计算公式与实际生活场景相结合,增强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在新课学习环节,她不仅详细阐述了客流的定义与分类,还深入介绍了客流计划的重要性及其在全日行车计划、车辆配备计划和列车交路计划中的核心作用。问题解决环节中,徐佳利同学通过具体的断面客流计算案例,引导学生从站间到发客流的原始资料出发,逐步推算出各站上下车人数,并指导学生如何根据断面客流计算公式绘制客流图,鼓励学生思考和参与计算过程,提高了课堂的互动性和学生的参与度。课堂小结部分,她总结了课程重点,并布置了相应的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计算表格中的数据并绘制断面客流图,以加深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应用。徐佳利同学的授课内容紧凑、逻辑清晰,有效地提升了学生对客流计划编制和断面客流计算的理解和实操能力。
李清茹同学以“棘轮机构”为主题,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深入浅出的讲解。课程伊始,李清茹同学通过一个贴近生活的问题——“自行车前进时,如果令踏板不动,后轮也照样旋转,自行车还是会滑行,这是为什么呢?”成功吸引了同学们的注意力,并巧妙地引出了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在新课讲授环节,李清茹同学详细介绍了棘轮机构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并解释了摇杆的往复摆动和棘轮的间歇转动。她进一步对棘轮机构的类型进行了分类讲解,让同学们对棘轮机构有了全面的认识。她还特别强调了棘轮机构的工作特点,并通过图解和实例,展示了如何利用遮板调节棘轮的转角,以及棘轮机构在牛头刨床式横向进给和自行车飞轮中的应用。课堂小结环节,李清茹同学总结了课程要点,并布置了课后作业,鼓励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并发现棘轮机构的应用。她的授课内容充实、方法多样,既有理论的深度,也有实践的广度,有效地提升了同学们对棘轮机构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在本次活动里,吴金洪老师对各位主讲人的表现给予了积极的评价,同时也热心地给出了极具价值的改进意见,助力他们在教学之路上走得更好更稳更远。
第一,吴老师首先赞扬了曾旭同学讲课时的声音富有感染力,这对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保持课堂的活跃氛围是非常有帮助的。但是吴老师指出,曾旭同学在课程导入时使用的例子需要更加贴切和生活化。并且吴老师提到PPT的背景颜色对于学生的学习体验有重要影响,吴老师推荐使用淡蓝色的背景,因为这种颜色不仅能够保护学生的眼睛,减少视觉疲劳,较为赏心悦目。最后,吴老师建议他在讲解代码推导过程时,可以邀请学生参与回答,这样可以增加课堂的互动性,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第二,吴老师表扬了徐佳利同学制作的PPT,老师提出一个好的PPT能够作为教学的有力辅助工具,帮助学生更好地跟随课程进度。但是吴老师指出,徐佳利同学讲课时语速偏快,建议她在讲解时适当放慢语速,尤其是在讲解复杂概念或重要知识点时,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来消化和理解。吴老师建议徐佳利同学可以进一步整合课堂内容,将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有逻辑的、连贯的知识体系。同时老师强调了举例的合理性,建议徐同学在选择例子时,要考虑到其与课程内容的相关性和学生的接受能力。最后老师提到其讲课过程以讲授法为主,授课方式较为单一,建议她可以在今后教学中尝试多种教学方法。
第三,吴老师表扬李清茹同学以其简洁清晰的授课风格向我们展示了棘轮机构的精妙之处。但是吴老师也指出她的普通话发音尚需进一步标准化。并且李同学在课程导入环节使用的自行车例子,虽然富有创意,但在解释上还有待深入,需要更精确的描述来帮助学生构建准确的物理模型。此外,板书的字迹清晰度和面向学生的姿势也是吴老师关注的重点,建议李清茹同学在未来的教学中多加练习,以提高板书的可读性,并确保在书写时能够面向学生,增强课堂的互动性。同时,PPT的条理性有待加强,字体大小也需要调整,以确保所有学生都能清晰地看到屏幕上的内容。吴老师还提到,考虑到课程内容的难度和密度,李清茹同学的讲课速度需要适当放慢,并对授课内容进行有选择性的取舍,以保证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在吴老师的倾囊相授与悉心点拨下,三位主讲人得以清晰洞察自身于教学进程中存在的瑕疵与短板。他们表示会持续增进教学技能与专业底蕴,在后续的教学设计上取得更为卓越的突破与斐然的实绩。